前段时间,“上班与上进之间,我选择上香”这一热潮风靡网络,一时间寺庙被挤爆,一些9点上班起不来的年轻人8点却能准时出现在寺庙门口,风头甚至盖过紫禁城。
“年轻人挤爆寺庙”、“年轻人不上学不上进只上香”、“辞职去寺庙当义工”也抢占了个大话题榜单,为寺庙带去更多的人流。
这些年轻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找对了垂直细分领域的菩萨,虔诚的上一柱升职加薪的香,再求一个顺利上岸的串,就能让所有的努力就能得到回应,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解答的困惑,得到化解。
(资料图片)
没有offer、被内卷、上岸失败、工作不顺......拜拜就拜拜。
但选择上香的年轻人太多了,即便是菩萨也得996处理。于是,有一波年轻人见势不妙,选择另辟蹊径去寺庙打工,用多多多的功德优先加塞儿,让菩萨看到自己。
于是,寺庙塞满了愿望清单和“心诚则灵”的年轻人。可即便如此,他们的生活真的轻松了吗?
不少人会有这样一个疑惑:“求神拜佛真的灵吗?”“灵验的!”身边某个不赶潮流,却抢先一步走在潮流面前的传媒打工人小A这样说。
去年秋天,寺庙游还没有大爆的时候,她先去了求财比较灵验的潭柘寺,因为限流及路途较远的原因,再加之是下午错峰上香的原因,寺庙里与他们一同上香的人并不多。即便如此,当提及要去拜佛时,也摇到了一大波朋友。
有求升职加薪的,有求下一年再被裁,让她无缝衔接上岸的,有提前过来求多多多年终奖的,而她的愿望很简单:项目顺利点,再多点奖金。
当她在寺内闲逛的时候,无一例外的发现,寺中鼎盛的香火莫过于财神爷面前的那份。
其实,这本来只是次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凑趣之旅。万万没想到,她真的在接下来的2个月,成功收获了可观的奖金。与她同样惊喜的是,另外两位同行的小伙伴也分别实现了涨薪、被裁与上岸无缝衔接。
按规矩要去还愿的,她们已经约好时间了,还决定往功德箱里多投点香火钱。令她们没想到的是,今年寺庙游就成了一种潮流,挤也挤不进去,加之不想人从众,还愿一事也就搁置了。
但她们也探讨过这个现象,达成的共识是:“抛开一切非玄学因素不谈,这属实是严重内耗的年轻人的自我救赎。
不信老板、不信自己,把自己交给命运,仿佛如此,当愿望实现时,自我就能得到肯定,认证自身是被命运看顾的,当前的磨难都是短暂的,未来都会好的”。
中国寺庙里帮助解惑的,不一定是菩萨、僧人,也有可能是来积攒功能,提前“存款”的义工们。就像自古信奉的职场行事准则,不能事到临头再去刷存在感,提前刷好印象分,才能得道多助。
所以,涌进“寺庙打工”的现象再次成为现象级事件。为了菩萨、财神优先处理自身的需求,自觉的年轻人们依据自身时间安排内卷起来,一到周末临时上场的短期义工,和工作日期间在协助寺庙运转的编制工。
25岁的北漂刘恒就是短期义工的一员,在近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与即将订婚的女友分手,父母患病、事业上被PUA,最终身患双向情感障碍。正在持续治疗的他从不信佛,但没想到一次偶然性的入寺帮找回一些内心的宁静。
上香爆火后,他跟着朋友过来拜过一次,当时想求一份薪资待遇还不错的工作,然而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他却盯着当天上香的人看了很久。比如抽到上上签,欣喜若狂的人;嘴里念念有词,见佛就拜的虔诚人......
回家后复盘了一番,竟然发现自己平静了一些。于是,选择周末进寺攒功德,工作日里努力搞钱。不过这一次他求得是内心平静。
周末的义工相对自由,随心随缘,岗位也可自由选择,他选择了财神店前敲磬和指引抽签。每一次签文从手里递出,今日份功德+1,次数多了,或许能「感动上天」呢,说不定病一下就好了呢。
混熟了后,他发现:“大家真的过得太苦了。他们把烦恼转寄到仙佛处,我从大家期盼与还愿的幸运中捋一捋未来的方向,汲取一份平静的力量。有时也会跟大家交谈下,最终发现,大家都是来找安慰的。”所以,很多年轻人都爱去寺庙。
由于他的多次义工打卡,闲时还有机会和主持师傅聊聊人生的疑惑,该怎么生活,该怎么处事,该怎么解决内心不安。富有思辨性的开解,使他略微找回了一些自我,虽然工作上虽不见得顺利的很多,但也缓解了部分焦虑,病情也略微轻了一些。
他打算,当手里有点存款后,就试试半年工作,半年寺庙义工,做长期的那种。
当第一批寺庙义工的经验逐渐传开后,“活着已经是硬撑”的年轻人似乎看见了生活的另一种活法,晨钟暮鼓,晚听山林,一切祥和宁静。顺理成章的,有一批年轻人选择逃离城市前去体验,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选择入职寺庙。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寺庙神秘,其实寺庙也只是“研究佛法”的组织机构,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也有很多支持性职位。
一如火过但又没完全过气的岗位「寺庙编辑」,以及宣传寺内形象的摄影、视频拍摄剪辑、文书档案专员,还有负责接待与组织寺内活动的外联组、负责寺内资金周转的财务等等,寺庙没什么不一样。
28岁的写字楼白领陈静告别内卷严重的传媒行业后,无意间浏览到寺庙的招聘公告,因岗位和自己的背景相符,加之每周双休、朝九晚五、包餐有五险的优越条件,她抱着好奇就投了简历。面试时,主持师傅也明确表示,工资报酬不高,不过将将够生活的水平。她认为换个地方能换个心情,就去了。
入寺后,她入职了传媒部里的视频编辑,每天就是提出选题、脚本撰写、拍摄、发布视频等等,这一岗位不涉及到深度的佛学理论,不难做。她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光线,合适的地点,拍下让人心生向往的时间碎片。比如清晨寺庙内四处散落的光线、法会中认真辩经的师傅们、身着百衲衣虔诚念经的僧人等,工作不太饱和。
虽然同样是工作,寺庙与公司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寺庙内没有所谓的KPI,似乎每一次分享都只是一次纯粹的“大秀”,看见纯粹,看见自我。二者较为相似的共通点就是工作日报,但寺庙的,做与不做都随你。
她也曾与同属于正式编制的文案编辑小Q交谈过,他的工作与她差不多,但相对复杂的多,不仅要跟随老编辑一同产出专业佛学刊例,还需要更新寺庙公众号,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完不成就第二天在做。
不过,他最害怕的就是校对寺刊,没有什么佛学基础的他往往难以发现问题,虽然寺院里不曾说啥,但有时还会有信徒专门写信以指出矫正。此刻,是内心在自我谴责。
作为正式员工,她也住在寺庙的义工不同,无需跟随师傅上早晚课,不过每日晨会都要背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时得闲了,也会还能与众多大佬请教,学茶、做陶瓷、插花、学佛。
即便是拍摄中,也能观察师傅们如何在园子里摆放瓶花、茶席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十分考究,也学到了很多。
一开始,父母也担心她吃不了这份苦,但她每天发在朋友圈里的动态,都感受到她的乐呵,父母也就随她去了。
反倒是她收获了很多,无需思考所谓的“价值”与“意义”,没有KPI追赶,而是自由感受每一刻,找回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但你要问她,是否想念灯红酒绿的城市时,她诚恳的表示,此刻是不想的。反倒是那些朋友们,因为她的朋友圈,也想挤进寺庙里来。
正式入职后,她时常会发一下朋友圈分享自身状态,每次都会有朋友评论。起初是问你真的出家了?后来变成有什么岗位正在招聘。这一转变,代表着当代年轻人对人生之路的追寻与反思。
其实不难发现,不论是寺庙上香,还是寺庙义工,亦或是入职寺庙,高薪工作固然是年轻人当前渴求的,但他们同样期待精神上的平静。
就像住持师傅曾安慰说:“现在的社会人都太累了,需要的不是被快节奏的逼着向前再向前,而是需要一些内心的安慰与宁静,让自己慢下下来”。
哪怕知道可能不会实现,哪怕清楚这些只是短期的安慰剂,出寺就会又深陷那个烦乱的社会,但不至于一点念想都没有。
事实上,年轻人虽然求好运,但他们懂得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在世俗成功之外,他们通过上香与做义工获得新的精神支柱,即便遇到事情了,能够安慰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时间,就会有多大的回报。这一份心安与平静,才是他们求神拜佛,入寺义工的真正需求。
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年轻人热衷寺庙?
能源环保专场热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