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蒋璟璟
最近,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疑似被恶意评分一事登上网络热搜。这部作品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也收获了各界广泛好评。忽然遭到恶意差评,引来观众们的费解与不满。此前,《庆余年》《陈情令》等近年来获得较高口碑的影视作品也遭到过恶意刷低分,原因也大致类似。不少网民认为,以往饭圈之间的纷争,主要针对正在播出的作品,现在却越来越多地殃及经典作品,实属过分。(中新社)
针对影视剧作品的“恶意评分”,近年来频频引发热议。对此乱象,不少业界人士早就奔走呼号,很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架势。只是很无奈,在饭圈文化的浸染下,网络评分已成为“粉黑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双方你来我往、相互伤害,誓要分出个死活高下。在此前提下,所谓“打分”,早已不是真实心声的反应,而成为了某种武器、某种斗气,某种泄愤的私器。由此,也就难怪一派乌烟瘴气了。
事实上,倘若追根溯源,“恶意评分”的怪胎,很难说不是有关行业养蛊反噬的恶果。我们知道,一段时间以来,新剧宣发组织水军刷分控评已成常态。由此,自然激起了中立观众和黑粉“揭竿而起”,以低分来反抗。久而久之,“评分”与“作品品质”脱钩,而成为一种意气之争与“表态站队”。很遗憾,饭圈将网络评分视为一种应援明星的方式,很多人单纯冲着演员去点评作品,一些人甚至完全没有看过作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就打高分,对自己厌恶的或者被视为自己偶像的竞争者演出的作品一律差评。
毋庸讳言,“恶意评分”在很多场合下,是被作为“打压对手”“争夺票房”的非正当竞争手段而存在的。而在后续的演进中,一批饭圈粉丝们自发加入战局,并因其人多势众,而化身成一股来势汹汹的力量。时至今日,这股力量已近乎于失控,影视业明显失去了驾驭其上的能力,而更多以某种“受害者”的姿态发声抗议。而当这股力量越发肆无忌惮,乃至于拿《家有儿女》等有口皆碑的优秀作品下手,其疯狂程度更是达至一个巅峰。
情绪化的打分,毫无理性可言。这与其说是打分,不如说是抱团结伙无端生事,从那低得离谱的“恶意评分”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毁灭欲所倾泻的快感。很多人沉陷其中、快意恩仇,殊不知自己已变成了何种可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