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樊锦诗星”命名仪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
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
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
命名为“樊锦诗星”
当天,记者从
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
了解到
继向北京大学捐资1000万元
支持敦煌学研究后
樊锦诗再向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捐资1000万元
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发展
和急需人才培养
捐款来自樊锦诗所获奖金
及个人积蓄
一生择一事
樊锦诗将半生岁月交给了敦煌
无怨无悔
樊锦诗曾说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打算
一定要使所得奖金
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1958年
樊锦诗进入北大考古专业
1967年,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在敦煌
毕业后樊锦诗远赴敦煌
初到敦煌时
“洞内是神仙世界、艺术殿堂
洞外是飞沙走石、黄沙漫天”
但戈壁艰苦的生活条件
并未让樊锦诗打退堂鼓
1962年秋,宿白、常书鸿、李承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习学生(樊锦诗:左三)在莫高窟大牌坊前合影
几十年来
她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
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
守望着莫高窟里的
历史沧桑、文化纷繁
她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及弘扬、管理工作
当成了终身事业
1964年,樊锦诗在敦煌工作
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为
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的申报材料全由樊锦诗手写
后来在她的推动之下
一系列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出台
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
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樊锦诗又带领团队
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
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
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除了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
樊锦诗还操劳着各种管理工作
从食堂的饭菜口味到员工住宿
从为研究人员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
到整个研究院的团队管理和协调
樊锦诗尽一切努力
为研究人员
创造更好的研究与生活环境
“干了一辈子
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
何为守一不移?
樊锦诗所言即所行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官微